您的位置: 首页 > 通知公告
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控提醒
发布时间: 2023-02-16 作者:医务所   来源:后勤管理处  

春天万物复苏,春暖花开,正值呼吸道传染病和消化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。为做好春季校园传染病防控工作,保障师生员工身体健康,现将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告知如下:

一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

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咽干、咽痛、咳嗽、发热等,发热多为中低热,热程多不超过 3 天;少数患者病情继续发展,并出现肺炎相关表现。重症患者多在发病 5~7 天后出现呼吸困难和(或)低氧血症。

传染源主要是新冠病毒感染者,潜伏期多为 2~4 天。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,发病后 3 天内传染性最强。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,少数经气溶胶传播,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。人群普遍易感,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。

二、诺如病毒感染

诺如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,每年3月份为发病高峰期。其主要症状为腹泻、呕吐、头痛、发热等。诺如病毒传染性非常强,人群普遍易感,容易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发生局部聚集病例。主要通过粪便、呕吐物以及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和饮用水源传播。

诺如病毒感染为自限性疾病,病程一般1~3天。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,出现呕吐、腹泻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隔离,待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才可复课。

三、流行性感冒

流行性感冒俗称流感,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,主要表现为高热,头痛、疲倦乏力、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,少数患者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消化道症状。病情较轻的患者病程5~7天,严重者可能并发病毒性肺炎,表现为高热、咳嗽、呼吸困难和发绀,甚至出现呼吸衰竭。主要通过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,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。

流感的治疗首先应隔离休息,避免传染给他人;多饮水,饮食清淡;勤漱口,保持鼻、咽以及口腔卫生。高热患者可物理降温或者服用解热药物;咳嗽、咳痰严重的患者可服用止咳祛痰药物。

四、水痘

水痘是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水痘感染后会出现发热、乏力、周身不适等症状,24小时之后出现水痘皮疹,常伴有瘙痒。皮损呈现由斑疹→丘疹→水疱→结痂→脱痂的演变过程。出疹前1日至疱疹完全结痂时均有传染性,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。

水痘病毒的传染性很强,病程10天左右,治疗以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为主,有效的防疫措施是接种水痘疫苗。

五、肺结核

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,可累及全身各个脏器。其中,肺部是感染结核菌的最主要脏器(约占80%),称为肺结核。15~25岁为肺结核发病高峰期。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、打喷嚏或大声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给他人。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、低热、痰中带血、盗汗、胸痛等。若发现不及时或治疗不规范彻底,会对肺组织造成严重损害。

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半年~1年,绝大多数患者是可以治愈的。

关于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提醒如下:

1、开展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及重点场所清洁和预防性消毒等防疫工作。各办公、教学场所,宿舍、图书馆、餐厅等公共场所,注意清洁卫生,室内开窗通风,保持空气流通,完善公共场所清洁消毒设施。

2、保持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。注意手卫生,避免用手触摸口眼鼻;保证营养均衡、运动适量、睡眠充足、心态良好;随气候变化,及时增减衣物,避免受凉,自觉做好自我健康监测。

3、科学做好个人防护。养成“一米线”、戴口罩、公筷制、不扎堆、少聚餐、不随地吐痰,打喷嚏或咳嗽应掩住口鼻等行为习惯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4、注意饮食卫生,提倡喝开水。饭前便后及处理食物前洗净双手;不吃生冷、不洁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;减少校外就餐,特别是无卫生资质和食品安全保证的“路边摊”。

5、各部门、各二级学院做好传染病疫情的健康监测工作,对出现发热、咳嗽、腹泻、疱疹等疑似传染病症状的师生应督促及时就医并报告校医务所,严禁带病上课,避免聚集性疫情的发生。

6、传染病患者经过治疗病愈,凭医院出具的复学诊断证明书,经学校医务所确认后,方可复学。


参考文献: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(第十版)



初审(一审):姜海鹏

复审(二审):李绮晴

终审(三审):张远秀